一网通办 HOME English

学院简介

INTRODUCTION

学院简介INTRODUCTION

智能引领  交通天下

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建新工科学院

服务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创建于1896年,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中国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矿冶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中国“交通大学”两大最早源头之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先后培养和造就了以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等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英才,师生中产生了3位“两弹一星”元勋、64位海内外院士和38位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改革开放以来轨道交通领域产生的院士几乎全出自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一(A+)并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土木工程学科位居全国A序列,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社会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生态学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启动实施时代背景下,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2020年携手合作,以“产教、科教‘双融合’”和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理念,以面向智能化、城市化、国际化为发展方向,高起点、高规格建立的新型办学载体,定位为西南交通大学服务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新工科学院、研究型学院和未来技术研究校区、国际校区,是西南交通大学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2021年,学院在犀浦校区首届招生并过渡办学,未来正式办学所在地“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东部(国际)校区”同步启动建设。

学院立足前沿交叉领域,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以西南交通大学全国领先的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等优势学科为发展基础,在全国高校中率先集中建设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城市设计、智慧交通等若干新工科专业和新兴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机构合作,汇聚海内外一流人才,开展本硕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传统学科智能化转型升级,以办学新形态、智慧新动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院致力于培养适应和引领智能新时代建设需要的复合型卓越人才,采取系统举措,重数理基础、宽学科平台、跨学科创新,深入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智慧型人才培养新生态。2021年首届本科招生325人,2022年本科招生500人,已启动研究生招生,办学量与质实现同步提升。学子与学院共担创新创业使命,在通识、科创、学术探索、社会服务等等方面尽显智慧新生代的活力与风采。

学院力求建立一支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的人才师资队伍,热忱欢迎海内外人才支持、合作与加入。办学以来已首批引进31人。现有师资109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41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0人、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在交通基础结构大数据、智能微纳传感系统、智能运维与数字孪生、交通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交通-能源-环境协同、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智慧交通城市大脑、TOD与地下空间、计算性城市设计、TOD与韧性城市等领域和方向形成人才梯队、科研优势与学科特色。相关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联合)项目、国家重大仪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部级奖项

学院面向社会开放办学,与产业界头部机构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世界一流大学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腾讯、百度Apollo、京东城市、交控科技、宇视科技、国家电网、四川凯迈、中国城轨协会、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在智慧交通、智慧城轨开展项目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或联合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推动建立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分中心,规划新建iCenter及服务学术前沿探索需要的系列科研基础设施,为师生潜心学问、创新探索提供功能平台。

学院融入城市和国家战略,正在建设的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东部(国际)校区与未来城市校城一体、深度融合。校区位于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成都东部新区城市中心,得到成都市政府重点支持,通过18、19号地铁线联通成都双机场及国家级天府新区、高新区和老城区,地理位置优越、内外交通便捷、城市功能及周边资源十分丰富。校区建设用地102亩,地上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8个校园综合体由空中连廊有机联系建筑高度90至150米,具备智慧化、国际范的学习条件、创新氛围

竢实扬华日新月异;智城智交、致新致远。面向未来、创业图强的智慧学院目标已定、蓝图绘就,期待与您逐梦前行!

                                                                                                                                                                                                  (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10月)